【轻松】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
一鹳鱼石斧图彩陶缸,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,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。为红陶砂质,高47厘米,口径32.7厘米,底径19.5厘米。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。图高37厘米,宽44厘米,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,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,极富意境,是迄今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。收藏于家博物馆。2003年被确定为64件不可出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。
二陶鹰鼎,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,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,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.8厘米口径23.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,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,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,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。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,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,于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展览文物目录。
三玉龙,又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,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,于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,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墨绿色,高26厘米,完整无缺,体蜷曲,呈C字形。吻部前伸,略向上弯曲,嘴紧闭,有对称的双鼻孔,双眼突起呈棱形,有鬣。龙背有对称的单孔。龙身大部光素无纹,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,网格突起作规整的菱形。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,身光洁,头部长吻修目,鬣鬃飞扬,躯体卷曲若钩。造型生动,雕琢精美,被誉为三星塔拉红山文化玉龙,也称为华第一龙。2013年8月19日,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展览文物。
四大盂鼎,又称廿三祀盂鼎,是西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,是西早期青铜礼器的重器。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,一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,是首批禁止出展览文物。鼎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,是古代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。大盂鼎高102厘米,口径77.8厘米,重153.5千克。铭文291字,记载了康王在宗训诰盂之事。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,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
五后母戊鼎,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,是商后期铸品,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,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,重832.84千克;器厚立耳,折沿,腹部呈长方形,下承四柱足。器腹四转角上下缘部足上部均置扉棱。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,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。后母戊鼎,形制巨大,雄伟庄严,工艺精巧;鼎身四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,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。足上铸的蝉纹,图案表现蝉体,线条清晰。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,字体笔势雄健,形体丰腴,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,间用肥笔。后母戊鼎是已知古代最重的青铜器;后母戊鼎的铸造,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,而且组织严密,分工细致,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;2002年1月18日,被家文物局作为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。
六商子龙鼎,商代末期青铜圆鼎,家一级文物,因器内壁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。据传,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,后流入日本,又辗转至香港,2006年4月由家文物局征集回,商子龙鼎通高103厘米,鼎宽37厘米,腹深43厘米,保存品相完整,造型雄伟,器身饱满,体型硕大,是已发现的所有商代青铜圆鼎最大的一件,同时也是迄今所知带有龙字的最早青铜器。高出鼎身22厘米的双耳,为整个大鼎增添了威严的气势。器颈部和三足的兽面纹饰雄浑庄重,显示出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技术。作为商代青铜器的瑰宝,子龙鼎与最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相映成辉,一圆一方,堪称青铜宝的绝世双璧。2013年8月被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展览文物。
七利簋,又名武王征商簋代天灭簋或檀公簋,西早期青铜器,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,收藏于家博物馆。利簋通高28厘米,口径22厘米,重7.95千克。利簋器侈口,兽首双耳垂珥,垂腹,圈足下连铸方座。器身方座饰饕餮纹,方座面四角饰蝉纹。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初年。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,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。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,这是西出现的新式样。利簋铭文内容与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。作器者名利,他随武王参加战争,胜利后受到奖赏,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祭奠祖先。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青铜器。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,是西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,同时也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。
八虢季子白盘,华人民和首批禁止出展览文物,商时期盛水器,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。盘形制奇特,似一大浴缸,为圆角长方形,四曲尺形足,口大底,略呈放射形,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。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,口沿饰一圈窃曲纹,下为波带纹。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,讲述虢的子白奉命出战,荣立战功,王为其设宴庆功,并赐弓马之物,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。铭文语言洗练,字体端庄,是金文的书家法本。
九四羊方尊,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,祭祀用品。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,现收藏于家博物馆。四羊青铜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最大的一件,其每边边长为52.4厘米,高58.3厘米,重量34.5千克,长颈,高圈足,颈部高耸,尊四角各塑一羊,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,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,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。同时,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,尊四面正即两羊比邻处,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,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间。四羊青铜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,一气呵成,巧夺天工,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,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,位列十大传世宝之一。
十九龙九凤冠,是1957年10月20日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的属于孝端皇后的凤冠。该冠通高48.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.7厘米,重2320克。用漆竹扎成帽胎,面料以丝帛制成,前部饰有九条金龙,口衔珠滴,下有八只点翠金凤,后部也有一金凤,九龙九凤。冠上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15块,珍珠4414颗。该冠上面翠鸟的羽光感好,色彩艳丽,再配上金边,显得富丽堂皇,且永不褪色。该冠的点翠难度相当大,不仅点翠的面积大,而且形状复杂。尤其是翠凤,均作展翅飞翔状,凤尾展开,羽舒展,富灵动感。该冠被列进首批禁止出展览文物目录。